探索白茅萃取:白茅根的功效

 經前症候群、焦慮、舒緩、幾天、憂鬱、原因、Zaac、Zaac植純美肌、寢具噴霧、精油噴霧、睡眠、噴霧

 

白茅以其強大的生命力而聞名,也因此被列為世界 10 大麻煩入侵植物之一。但是在現代被視為頑劣雜草的白茅,在中國古代卻是神聖高潔的象徵、愛情的化身,也是印度和緬甸傳統米佐醫學以及古代中藥的常用成分。並且近年也被發現白茅根萃取具有出色的長期保濕效果。白茅的功效有哪些?可以治療什麼疾病?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個詩經裡的保濕新星吧!

 

目錄

 

● 白茅的介紹
● 白茅的歷史
● 白茅的功效
● 白茅的基本資訊

 

 

白茅(Imperata cylindrica)為一種亞熱帶植物,因葉形似矛,穗子潔白,故而得名。白茅的再生力強且具備承受惡劣氣候條件的能力,是能夠在各種氣候下生存的植物,包括沙漠及洪水氾濫的環境。白茅之根可入藥、莖葉可製繩索,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。古人長久以來,都將白茅根作為藥食同源的中藥材使用,民間的醫生也喜歡用白茅治病,又稱為「民間土人參」。


其抗菌及消炎、幫助傷口癒合、利尿的特性,被視為滋陰清熱、解毒利濕的聖品,長期以來一直被用作治療傷口和皮膚病的藥物,並在治療胃腸道和泌尿道問題的作用備受推崇。


如果說古人對於白茅的使用是因為經驗,那麼經過現代醫學研究發現,白茅的藥用價值則具有了科學性。然而,茅草根的功效不僅限於內服治療,還可以用於外用,尤其在護膚領域,近年來,由於白茅「獨特」的保濕能力更是備受關注,使其成為當代保養品中令人垂涎的成分。

 

 

高潔祭神鬼,蔓草恨尋常

 

白茅在今日可說是信手拈來的東西,不會去特別留意。但是白茅在中國古代不僅是高潔之物,被用來祭祀與驅鬼,更是詩經中的愛情的象徵。根據《春秋左傳》僖公四年的記載,在春秋戰國時期,齊桓公甚至曾為了白茅幾乎與楚國大戰一場。但是後來由於白茅實在太過常見、加上煩瑣的禮儀漸漸被人淡忘,白茅退去了高潔的光環,成為今日的荒野雜草。


祭祀、招引神明 : 
在中國古代,白茅被視為吉祥之物,生性高潔、可敬鬼神,擁有「潔清」的品格、乃祭祀神明所用,據說只有借著它的襯托,祭品才能升騰到神靈的世界。在先秦時的巫師,就已經用白茅當作召喚神明的法器 : 
1.用於鋪墊擺放祭品
2.包裹祭祀之物「授之茅土,使歸國立社」周天子在分封諸侯之時,要以白茅包裹當地的泥土舉行儀式,才符合禮法。
3.作為「縮酒」的媒介,王室在祭神祭祖時,也要以白茅為媒介進行「縮酒」。
*縮酒 : 祭壇之前,立一束白茅,將酒倒在白茅之上,若酒滲透茅草葉,便是神靈和祖先已將酒飲下,這就是先秦時期古人最為重視的祭祀儀式—「苞茅縮酒」。


驅鬼、驅邪避穢 : 
除了招引神明,白茅還可用於驅邪避穢。《周禮》曾明確記載,當時神官巫師們會以白茅做道具,進行祭拜之事。因此他們常常手持白茅,向四面八方招引鬼神,這時的白茅有著通靈法力,既可以保護巫師,又可以震懾鬼神。甚至在楚國行軍的軍隊之中,先鋒部隊也手舉茅草,號稱「前茅」,不僅將白茅用作傳遞資訊和指揮人馬的工具,還將其作為避邪開道的靈物。


詩經、愛情的化身 : 
《詩經》算得上一本植物志,許多古老的植物都在出現在裡面。白茅就曾在其中出現多次,做為愛情、美人、純潔的象徵。人為甚麼需要白茅萃取

 

白茅根的功效 - 白茅萃取獨特的保濕機制

 

肌膚充滿活力、健康的關鍵在於有效的保濕。雖然保濕可能不是最令人驚豔的護膚項目,但它是確保皮膚長期健康和光澤的最重要步驟之一,是肌膚保養的基石、維持肌膚健康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只有在肌膚充足水分的情況下,其他的保養步驟才能更好地發揮功效。
白茅萃取是從白茅根中提取的富含鉀的萃取物,具有出色且特殊的長期保濕效果,具高效補水及鎖水能力,為肌膚底層灌注源源不絕的水分同時鎖緊,令肌膚時刻飽滿有光澤,因其對皮膚的持久保濕效果而受到讚譽。


保濕補水 : 
許多研究表明,白茅萃取物能夠將皮膚水分含量提高近 45%,並且即使在 24 小時後也能顯示出增強的保濕效果,甚至可能保留在那裡淋浴後。達到立即又長效的保濕效果,提供密集、持久的保濕,打造清新健康的肌膚。
其保濕能力源自於其中的天然滲透保護物質,鉀及滲透調節物質DMSP (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,二甲基巰基丙酸),可啟動肌膚的鈉鉀幫浦,有效增加細胞內滲透,使水被吸入皮膚細胞中,使肌膚自動處於水潤狀態。
*DMSP源自蛋氨酸(人類營養中必需的氨基酸之一)。


修護 : 
此外,白茅還具有肌膚保護功效。它可以修復受損肌膚,並有助於減輕紅腫、瘀青和痕癢。澳洲白茅還有助於治療湿疹、肌膚發炎和濕疹。

 

白茅萃取是多年生根莖草本植物,根莖長,密佈鱗片,葉片披針形,葉片主脈明顯,有明顯的由中央向外的白葉脈與粗糙的邊緣,大部份基生葉片達到 1.5公尺高、2公分寬,邊緣通常內捲,草稈大部份直立、不分枝,基部有毛,有鬆散或緊密花簇,圓錐花序分枝緊密;小穗基部密生銀絲狀長柔毛,穎果成熟後,自柄上脫落。圓錐花叢(6~22公分長、3.5公分寬)羽狀、圓筒形、密集、銀色。小穗狀花3~6公分長,,在不相等的莖上擁擠地成對生長, 每個小穗被白絲包圍,長達1.8公厘。白茅是地根莖型,具有大而堅韌的根系與蔓延的鱗狀根莖。適應性強,耐蔭、耐瘠薄和乾旱,喜濕潤疏鬆土壤,在適宜的條件下,根狀莖可長達2~3米以上,能穿透樹根,斷節再生能力強。

 

中文名稱:白茅

拉丁學名:Imperata cylindrica (L.) Raeusch.

別名 : 茅針、茅根、烏勒吉圖一額布斯、烏拉樂吉一嗄納(蒙藥名 出自《蒙藥正典》)、白茅根(《神農本草經》)、Imperata cylindrica、日本血草、苦無草、布拉迪草、荑、茅针、谷荻、毛衣、毛毡、毛芽、毛節白茅、千茅、白茅根、茅仔草、茅萱、茅夷、茅草、絲茅、茅柴、紅茅公、地筋、地筋根、甜根、蘭根、茹根

植物科屬:禾本科白茅屬

萃取部位:根狀莖

植物分布 : 東南亞、東非及整個溫帶和熱帶地區都有發現,從日本到中國南部,太平洋島嶼,澳洲,印度,東非和美國東南部等地。生長於幾乎所有的生態類型。

 

#白茅 #保濕 #修護  

 

本網站提供的資訊並非針對某種健康狀況或疾病的治療建議。

 

含有白茅萃取的產品 : 

Zaac 極光速效保水凝膠

 

參考資料

Jung, Y. K., & Shin, D. (2021). Imperata cylindrica: A Review of Phytochemistry, Pharmacology,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. Molecules (Basel, Switzerland), 26(5), 1454. https://doi.org/10.3390/molecules26051454
Lalthanpuii, P. B., & Lalchhandama, K. (2020). Phytochemical analysis and in vitro anthelmintic activity of Imperata cylindrica underground parts. BMC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rapies, 20(1), 332. https://doi.org/10.1186/s12906-020-03125-w
Leite e Silva, Vânia Rodrigues, et al. "Hydrating effects of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